外阴红肿瘙痒用什么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大黄牡丹汤证的辨治要点治疗急性前列腺炎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皮肤病治疗好医院         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6172005.html

大*四两(12克)牡丹一两(3克)桃仁五十个(9克)瓜子半升(12克)芒硝三合(6克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再煎沸,顿服之,有脓当下。如无脓,当下血(现代用法:水煎取汁,加入芒硝溶化,温服)。

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心,2E寒,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大*牡丹汤主之。

本方主治急性肠痈证。本证由热*内聚,营血瘀结于肠中,经脉气血不通所致。以少腹肿块(右下腹),疼痛拒按,发热恶寒为临床特征,相当于西医所称的“急性阑尾炎”,全身症状常可见口渴,汗出,面赤,便干,舌红苔*,脉弦数或迟紧等热*炽盛之候。脉迟紧,为热*内伏之象,非阳虚寒盛也。本证病机关键是热*加瘀血,故治疗当清热解*,逐瘀攻下之法。大*牡丹汤用大*、芒硝荡涤实热,攻下瘀滞;用丹皮、桃仁凉血逐瘀;瓜子,当是甜瓜子,后世多用冬瓜子或栝蒌子,其作用排脓散痈。关于本方适用范围,《金匮》原文虽有‘‘脓已成,不可]÷也,,之说,但方后又云“有脓当下”,临床实践证实,本方用于肠痈,不论是脓成与虿,凡属热*瘀结者,均可使用。但脓已成者,应刻刻防其

[类方比较]

本方与大承气汤、大陷胸汤三方,均用大*、芒硝苦寒泻下,同属寒下方剂,均有泻下热结之功,用于治疗里热积滞实证。其中大承气汤,以大*、芒硝配伍厚朴、枳实,泻下与行气同用,功专峻下热结,适用于阳明腑实,大便秘结,腹胀满硬痛拒按,苔*,脉实者。大陷胸汤以寒性泻下药大*、芒硝与逐水药甘遂配伍,其意在于荡涤邪热水结,功能泻热逐水,适用于邪热与痰水互结之结胸证。大*牡丹汤以寒性泻下药大*、芒硝与凉血活血药丹皮、桃仁相配,擅于泻热破瘀,适用于湿热内结,气血凝聚所致的肠痈初起,脓未成者。

一、肠痈(急性阑尾炎)

邓铁涛医案:张某,男,30岁。病者腹痛2天,医院,欲得注射止痛针。但经诊断后,断为盲肠炎,要立刻住院开刀,下午便不担保,病人无款交手术费,亦怕开刀,邀为诊治。查右下腹发热,细按内有球形物,右足动则痛剧,乃出大*牡丹汤予之。生大*12克(后下),粉丹皮12克,桃仁6克,冬瓜仁24克,芒硝9克(冲服)。服汤后,是晚痛仍剧,且觉球状物微隆起。

翌日再诊时,大*改为15克,芒硝12克,其他各味略增,服后3小时乃下黑*稀粪不少,是晚痛略减。三诊药量略减,大*12克,芒硝9克,服后又下黑秽之粪,痛再减。四诊至七诊均依方加减,其痛渐减,球状物亦渐细,然身体疲倦无力。

第8日乃将各药减至:大*9克,芒硝6克,丹皮9克,桃仁3克,冬瓜仁15克,另加以厚朴3克。、9日晨10时不见消息,心中不安,岂知彼昨夜痛大减,能安睡,是日晨起,腹饥思食,食粥后再来。是日九诊乃将大*减为6克,芒硝6克,各药亦减其量。是日大便乃成条状。

十诊乃不用大*、芒硝。十一诊停药,进高丽参9克,细按右腹角仍有条状如笔杆者。12日再服轻量大*牡丹汤1剂,13、14日再服高丽参9克,15日愈。按语:阑尾,中医谓之阑门。,为“七冲门”之一,在大、小肠交界处,故阑尾发炎,中医称为“肠痈”,肠属腑,以通为顺,尤在大小肠交接之处,更应刻刻顾护通降。故肠痈之治,宜早用通下,失治误治,祸不旋踵。

二、痔疮(血栓性外痔)

刘芳贵医案:何某,男,25岁,干部。年9月15日诊。患便秘病史3年余。近日来肛周有异物感,烧灼样疼痛,行走艰难,坐卧不安。大便秘结,小便如常,舌淡红,舌边有瘀点,脉弦涩。肛查:肛门缘皮下截石位3、9点处,有约0.8×o.4平方厘米的紫暗色痔核、稍硬,压痛明显。诊为湿热蕴结,气血凝滞之血栓性外痔。拟泻热破瘀,凉血散结消肿之法。予大*牡丹皮汤加甲珠、白芷、赤芍、皂刺。3剂疼痛减轻,6剂痔核消散。

按语:本病主要见症:疼痛、坠胀、有异物感。其痛乃湿热聚阻,气机不畅,通降失常,“不通则痛”。坠胀、异物感乃痔核形成所致。取大*牡丹皮汤泻热解*,凉血化瘀消肿,益用甲珠、白芷、赤芍、皂刺以增凉血散结止痛之功。

三、脏*(慢性增生性结肠炎)

李盛甫医案:辛某某,男,18岁。年7月22日诊。患腹痛,大便脓血一年多,某医院诊为“慢性增生性结肠炎,,。近日来日泻10余次,呈脓血便,伴见腹痛拒按,里急后重,面色晦暗,形体赢弱,语声低微,呼吸短促,气不接续,口不渴,喜热饮,恶寒怕冷,食欲尚可,脉滑而数。查大便见:脓细胞(++++),红细胞(++++)。辨证为湿热瘀滞,肠道壅结。治宜活血化瘀,通腑散结。

处方:丹皮、桃仁各9’克,冬瓜仁30克,大*、芒硝(冲入)各6克,忌食辛辣油腻食物。服3剂后,大便已减为日泻5~6次,仍有脓血,腹痛下坠已减。原方加枳实、桔梗各9克,赤芍12克。又服3剂,日泻减为3~5次,食欲增加,脉象弦滑,*苔已去。此热邪瘀滞渐解,寒湿显露。仍用上方赤芍易为白芍,加干姜6克。服3剂后,大便日泻又减为2~3次,仅有少量粘液,腹痛已除,食欲大增,面带红润,舌苔薄微*,脉沉略数。嘱仍用上方服用,巩固疗效。共服药11剂,大便化验正常,随访二年余未见复发。

按语:大*牡丹汤系治疗肠痈的方剂,该患者虽非肠痈,但病在大肠,为湿热壅聚蒸腐肠道气血成脓成血,其病机与肠痈相同,故用以治之。湿热脓血已去,肠道升清别浊运化水谷之功能自然得以恢复,是以能奏佳效。

四、赤*带(急性盆腔炎)

刘昭坤医案:龚某,28岁,农民,于年8月15日初诊。主诉:高烧寒战,腹痛心烦,溺赤便干2天。伴恶心不眠,口渴咽干,腹痛拒按,带下色*臭秽杂有血液,舌质红,苔*燥,脉数。测T39.8℃。妇科检查:外阴经产式,阴道红肿而热,宫颈充血触痛,子宫体软胀大触痛。血检:}tbgog/I。,RBC30×10他L,wBCl2.2×10。/L。门诊医生以急性子宫内膜炎收入住院。中医辨证为热*内蕴,气血瘀滞。治宜清热解*,凉血化瘀,通腑泻浊。方以大*牡丹皮汤加味:大*(后下)10g,牡丹皮12g,桃仁10g,冬瓜仁30g,芒硝(溶化)6g,蒲公英30g,土茯苓30g,水煎分3次服,日1剂;同时静滴青霉素万u/日。

服药2剂体温降至39。C,3剂后大便得下,质稀臭秽,高烧退(T37.5rC),腹痛轻微,带下*白间杂、臭秽带血,无口渴、咽于、恶心,欲进稀粥,舌质红,苔薄*,脉沉细弦。效不更方,继用8剂,体温正常,无腹痛,少量白带、无臭秽,舌质淡,苔薄微*,脉沉细。为善其后,上方去芒硝,加*芪、当归,2日1剂。共用青霉素6天,住院25天,痊愈出院。经随访1年无复发。按语:脉证所现,热瘀为患,化瘀清热,大*牡丹。

五、症瘕

刘芳贵医案:李某,女,36岁,干部。年9月8日初诊。主诉:小腹疼痛半年,左下腹肿块3月余。患者小腹刺痛且胀,月经40~50天一潮,血量中等,小血块较多。3月前发现左侧有核桃大肿块,局部有轻微压痛。伴见:带下量多,色*白相兼,质粘稠,有臭味。阴部时有瘙痒,腰部刺痛且胀,身热口渴,尿少色*,大便干结,舌红,苔*腻,脉滑数。妇检:左侧输卵管处可触及3×3平方厘米的肿块,质稍硬,压痛明显。B超检查:见左侧输卵管处有3×4平方厘米的囊性肿块,中间有液平面,诊为:“左侧包块型附件炎”。证属:湿热蕴结,气血瘀滞之瘢瘕。治以清热利湿,破瘀消瘢。方用大*牡丹皮汤加味。处方:炒大*lO克,丹皮20克,桃仁15克,冬瓜仁20克,芒硝12克(冲服),败酱草30克,苡仁30克,甲珠10克,莪术10克。守方加减1月病瘥。

按语:本例患者乃湿热蕴结胞宫,热瘀互结,瘕瘕由生。药取大*牡丹皮汤清热利湿,破瘀消瘕。加用大剂败酱草、苡仁以清热除湿消肿。配以莪术、甲珠以破瘀消瘢,软坚散结。

六、不孕(输卵管阻塞)

李玉有医案:吴某,32岁,年5月20日初诊。患者婚后9年不育,辗转求医,均不效。应他人之荐,延吾诊视。诉因婚久不孕,又多治无望,遭受家人歧视虐待,曾几寻短见未成。恳求医治。曾诊为双侧输卵管阻塞不通、慢性附件炎。询之,素体壮实,14岁月经初潮,周期略前,经量较多,色紫黯夹有瘀块’,双侧少腹疼痛,时烦,便秘,带下色*。查:少腹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。,压痛明显,舌紫黯、边有瘀点、苔*,脉沉涩有力。辨为热瘀蕴结,胞脉闭塞。拟清热逐瘀,疏通卵甬之法。方用大*牡丹汤加败酱草,香附、穿山甲(芒硝每服5剂用1次)。值经期易养血活血之剂。调治2月半,诸恙得平。再作输卵管通气复查,为双侧输卵管畅通。斯时停药,试观如何。是年腊月,患者偕家人前来道谢,欣谓已怀孕3月矣。

按语:脉证所现,为热与血结之候。瘀热蕴阻胞脉,用大*牡丹汤以荡涤瘀热,加香附、山甲以助行气化瘀之功。药中病机,终得热清瘀去,阴阳相合,珠胎孕结。

七、产后高热

李玉有医案:徐某,26岁,年8月12日初诊。患者新产1周,发热不退,医者疑为产后失血正虚所致,以参芪类补之,不意服后竟热势更高,头痛如劈,烦躁不安,两目胀痛,邀余急诊。症见面红气粗,高热汗出,体温39.8℃,时而神昏谵语,且大便3日未解,尿少色*,扪之小腹胀满疼痛拒按,恶露量少,气味臭秽,色紫黯有块,舌黯红、苔*燥,脉数而有力。诊为热*与瘀血互结胞中,治拟清热解*,泻下逐瘀。方用大*牡丹汤加金银花、连翘、败酱草。嘱服1剂,以观动静。翌日晨,其夫来告,谓头煎服后,大便得通,胀痛随缓,热势渐降,神志清醒,谵语未作,头痛有歇。随服2煎大效,热退痛减,恶露下多,唯小腹稍有不舒,恶露气味仍臭,虑其产后之殊,中病即止,以五味消*饮加败酱草、益母草,制其小剂,调之而愈。

按语:此案属热*与瘀血互结胞中所致,其邪势鸱张,故选大*牡丹汤加金银花、连翘、败酱草,涤热逐瘀,清热解*而获效。作者铭记前贤“勿拘于产后,亦勿忘乎产后”之明训,立投大*牡丹汤,适时泻下,中病即止,使产后高热之重证瞬息回春。

八、产后缺乳

李玉有医案:朱某,24岁,年6月28日初诊。患者产后半月,乳汁泌少,曾服下乳涌泉散、通乳丹等皆无效。其婆母误为营养不足,特购排骨、鲫鱼、猪蹄配西茴炖煮,令其姿意食之,然乳汁却日益递减,继而点滴不下,后求治于余。症见:焦躁失眠,心中懊侬,两乳饱满,触之硬而发热,胸脘痞满,口粘而苦,纳谷不馨,尤厌油食,便干尿*,舌紫红、苔*厚腻,脉滑数。此为湿热瘀三邪互结阻滞乳络。治宜清热利湿,祛瘀通络。方用大*牡丹汤加通草、穿山甲。2剂,水煎服。方中取芒硝外用,与蒲公英捣敷两乳。

复诊:药后焦躁除,食欲增,乳硬消,汁泌出,诸症向安。既获效机,且恐损伤胃气,大*用熟,继进1剂,以臻全功。嗣后婴食之而有余。

按语:此案属湿与热搏,热与瘀结,滞塞乳络,是以乳汁不下。辨证为实,故用大*牡丹汤加通草、穿山甲,清热利湿,祛瘀通络而愈。视产后之病,虚者固然较多,然实者亦不少见。张景岳云:“产后气血俱去,诚多虚证。然有虚者,有不虚者,有全实者。凡此三者,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,以常法治疗,不得执有诫心,概行大补,以致助邪”。此论颇为中肯,实为产后诊治要领。

九、腑实证(粘连性肠梗阻)

刘昭坤医案:崔某,男,31岁,工人,年5月8日上午10时以粘连性肠梗阻收入住院。患者半年前因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治愈。今腹胀腹痛4小时,曾呕吐1次,为胃内容物,无矢气,大便24小时未下,腹部肠型,肠鸣音亢进,舌质红,苔*厚而燥,脉弦滑。X线腹透:肠腔大量积气。测T37.5℃,P80次/分,R20次/分,BPl6/10.8kPa。血检:Hbllog/I_,,RBC42×10地/L,WBCll.3×10。/L。当即给予腹部热敷、胃肠减压、补液、灌肠诸法治疗,5小时病情无转机。在严密观察下给予中药治疗。中医辨证为肠腑不通,气血瘀阻,热*内结。治宜通腑开结,行气化瘀,清热解*,方以大*牡丹皮汤加味:大*(后入)20g,牡丹皮15g,桃仁12g,冬瓜仁30g,芒硝(溶化)10g,枳实15g,莱菔子30g。水煎ml,经胃管1次注入。40分钟转矢气,稍后大便排出,头干,后为臭水稀便,诸症悉除。取出胃管,中药略有出入,继进2剂,每日1剂,观察4天,痊愈出院,随访2年无复发。

按语:本案与肠痈病机相同,故与大*牡丹汤治疗。

十、呕血

史献章医案:李某某,男,60岁,社员。年春,因呕吐紫血一痰盂半,抬来就诊,神识模糊,面*暗晦,鼻尖凉,手足不温,心下痞硬拒按,大便不通。舌暗紫,苔*厚;脉沉细涩。综观脉症,属阳极似阴之候。大量呕血为热损伤阳络所致,“吐血脉以微细为顺”。速拟釜底抽薪法,用大*牡丹汤加味,冀其化险为夷。大*10克,丹皮10克,桃仁9克,冬瓜仁9克,芒硝6克(冲化),三七末10克(分二次冲),童子便一茶杯(兑服)。

复诊,病人走来,自诉服药1剂后,胃脘豁然,大便畅行,未再呕血。继以六君子汤调理善后。

按语:大*牡丹汤原为《金匮要略》主治肠痈方。用其加味医治瘀热型大呕血,有较好疗效。方以大*,荡涤瘀热,芒硝泻火散结,丹皮凉血散瘀,桃仁破血祛瘀,冬瓜仁清热消瘀,三七化瘀止血,童子便泻火散瘀,共奏祛瘀清热止血之效。

十一、中风(脑血栓形成)

谢新阳医案:王某某,男,57岁,年5月7日初诊。头痛6天伴肢麻未经治疗,今晨突然头晕,口眼喁斜,半身不遂,言语不利,大便秘结,舌苔*腻,脉滑数有力。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。此为瘀阻脉络,脑失所养。治宜活血化瘀,通经活络。用大*牡丹皮汤加减:酒大*(后下)、丹皮、桃仁各15克,芒硝(冲)、秦艽各10克,川牛膝25克。服药3剂后,头晕减轻,口喁改善,上肢能动。续服原方3剂,能流利对话,上肢活动自如,下肢可扶杖行走。后加减服12剂而愈。

按语:此证乃内伤所致。凡瘀血在头,可按《内经》“病在上取之下”之意以引血下行,故用大*牡丹皮汤勇贯始末。方中*、硝、丹、桃活血化瘀通下,伍以秦艽、川牛膝驱风引血下行,共奏化瘀络通之功。

十二、头痛(颅内血肿)

谢新阳医案:向某,男,6岁,年12月26日初诊。呕吐、发热、阵发性头痛两天,医院作脑扫描检查,见右侧脑半球巨形病灶,诊断为“右额叶血肿”,治疗5日症不减。现发热(39.5℃),头阵痛剧,日呕吐3至5次,舌苔薄*,脉弦数。询问病史,患儿于发病前几天有头部外伤史。此因外伤瘀血内停,阻塞脉络,瘀滞热伏所致。治拟活血破瘀,清热凉血。投大*牡丹皮汤加减:酒大*(后下)、丹皮、桃仁、芒硝(冲)、红花(泡)、三七粉(冲)各9克,3剂。外贴麝香追风膏。

复诊时,头痛减轻,体温降至37.8lC,日呕吐1至2次,原方加刺猬皮30克。续服16剂后,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服脑复新调治月余,服讫经脑扫描复查未见任何异常,至今情况良好。

按语:此证乃外伤所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血实宜决之”,故用大*特丹皮汤以清上攻下,破瘀泻热。伍三七、红花、刺猬皮以增活血镇痛之功。

十三、头部疱疹(过敏性头皮脉管炎)

谢新阳医案:杨某某,男71岁,年7月2日初诊。头痛发热、头皮左侧瘀紫并有小脓泡疹4医院诊断为“过敏性头皮脉管炎”,经西医治疗13天,效果不显。证见:左侧头皮呈瘀紫色且有小脓泡疹,发热(38.6℃),头痛头晕,大便三四日一行,小便*,舌苔*腻,脉滑数。此系腑气不通,湿*蕴蒸,热伏血瘀。治当通里攻下,泻热解*,凉血化瘀。拟大*牡丹皮汤化裁:酒大*(后下)、丹皮、桃仁、银花各12克,冬瓜仁15克,芒硝10克,*连9克。药进4剂,小脓泡疹消退,头皮转为淡红色,体温降至37.5lC,头痛头晕缓解,大小便恢复正常;原方又续服5剂,诸恙悉除。随访三年未见复发。

按语:此证乃热壅血瘀于下,营卫阻滞不通,瘀热上扰头皮所致。故其治遵“上病下取”之原则,以大*牡丹汤通下瘀热收功。

大*牡丹汤证的辨治要点导读:大*牡丹汤的临床应用一是凭寒热的特殊证型,即安老师总结的“乍热还寒”,再一个就是从脉象上判断,即迟紧者可用,洪数者不可用。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,掌握不好,实在是愧对先人。


  今天先通过一则医案复习一下前些天学过的内容:


  一人,患病月余,各种病状逐渐好转,惟口渴时呕,小便不禁,有时而遗。舌绛而苔淡白,脉浮大而数,特来求诊。


  有群友回答竹叶石膏汤。对!《伤寒论》第条:“伤寒解后,虚羸少气,气逆欲吐,竹叶石膏汤主之”。


  竹叶石膏汤方7味


 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(洗) 麦门冬一斤(去心)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炙粳米半斤

上七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六升。去滓。内粳米。煮米熟汤成。去米。温服一升。


  此阳明余热未净,故口渴而呕,热气上灼肺金,治节无权,不能收摄津液,小溲所以不禁而遗也。与竹叶石膏汤三帖,遂霍然而已。


  闲话少叙,现在转入正题:


  李姓男,50岁,近半个月来,腹中隐隐而痛。胀满不堪,身体乍热还寒,口渴,脉沉滑。他医按风寒、风热服发散药治反转剧。


  有人认为是大柴胡汤证,安老师认为好像从症状上还看不出柴胡证来,还得再斟酌一下。病人腹中隐隐而痛,胀满不堪为里实证,身体乍热还寒,口渴,脉沉滑为里有热也,寒热交作可能为化脓。伤寒金匮每一篇的标题都是“辨××病脉证并治”,我们今天这个案,辨的正是“病”——肠痈,此案正是大*牡丹汤证。


  《金匮要略.疮痈肠痈浸淫》第4条:“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大*牡丹汤主之。”


  本案患者身体乍热还寒,通常先发冷发热,继而高热,自然就不再恶寒了,然后持续性高热,腹中大痛;忽然热没有原来高了,腹中也不大痛了,又重新一轮的恶寒发热似感冒,这不是好现象,是身体某处要化脓了。这就是两千年前,我们的祖先所掌握的身体某处化脓的规律,有仲景的条文为证,这个规律掌握得多好!真的令人叹服,也着实令我们汗颜。


  “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”你看古人的经验:一脉迟紧者,一脉洪数者,两种情况,可能都已化脓了。但鉴于古时人们对脓的认识水平,将大*牡丹汤分成脉迟紧者,认为脓尚未成,可用;脉洪数者,被认为脓已成,禁用。无论认识的对与不对,但按脉迟紧的适应证应用大*牡丹皮汤,准错不了!别以为化脓了,脉就该数了,那叫推理。经方辨证最讲客观,绝不是靠瞎推理。(注:大承气汤证往往是脉沉迟,不一定是数脉。)


  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,任凭是谁也得说张仲景是中国人,可我们对大*牡丹皮汤的理解和掌握却远不如日本人!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纯熟,并积累了丰厚的经验,想想我们真的是愧对自己的祖先啊!

大*牡丹汤

[组成用法]

大*10~15g、丹皮10~15g、桃仁10~12g、芒硝6~10g、冬瓜子20~30g。

四味药水煎后,取汁,放入芒硝,沸腾融尽芒硝,一次服下。

[方证]

1.下腹肿痞疼痛,按之更甚。

2.便秘,烦躁,身热有汗。

3.舌质红而坚老,苔*、脉紧、滑或迟。

[现代应用]

1.以炎性包块为特征的盆腔感染性疾病。如急慢性阑尾炎、髂窝脓肿、附件炎、慢性增生性结肠炎、粘连性肠梗阻、急性盆腔炎等。

2.用于其他脓疡性疾病如皮下脓疡、肺脓疡、肝脓疡、肾脓疡等。

3,其他如血栓性外痔、细菌性痢疾、肾盂肾炎、输卵管阻塞、过敏性头皮脉管炎、脑血栓、颅内血肿、乳腺炎、结膜炎、骨髓炎、痛经、闭经、产后诸病、腹部与下肢痈疖、急性前列腺炎、精索炎、附睾炎、前列腺增生、呕血、痔疮、湿疹、男子结扎后伤口感染肿胀等。

[经验参考]

本方为治肠痈的代表方,是一张对病专方。肠痈相当于现代的“急性阑尾炎”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、汗出、面赤、大便干结、舌红苔*、脉弦紧或迟,属于“热*炽盛”之候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的赤茯苓散即以本方加赤茯苓,治肠痈小腹牵胀,按之痛,小便不利,时有汗出恶寒,脉迟未成脓。此方虽主治肠痈,然而并非为专治肠痈而设,实为诸证而立,凡实证有便秘倾向者,以下半身,特别是下腹部的各种炎症,见到符合此方证者,皆在使用范围内。吉益东洞将本方定义为治疗脐下结*,按之即痛以及便脓血者,也就是说脐下部有凝块或坚块,按之痛。而汤本求真却发现上述情况比较少见,在盲肠或阑尾部以及与之相对称的左侧腹部各有一个凝块或坚块,按之即痛者反而多见。因此两种说法合并可作本方之腹证,只要有此腹证,不沦是盲肠炎还是其他疾病,都应当使用本方。

推而广之,可以认为本方是治疗盆腔乃至腹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的良方。但本方的主治又不止这些,如《类聚方广义》载“治诸痈疽、疔*、下疳、便*、淋疾、痔疾、脏*、瘰疬、流注、陈久疥癣、结*、瘘疱、无名恶疮、脓血不尽,腹中凝闭或有块,二便不利者”。尾台榕堂治疗一妇人,经水闭止五个月,医师和产婆均以为妊娠,甚至用了孕妇带,至十一个月仍未生产。经诊似妊娠但未妊娠,乃闭经症。据此,与大*牡丹皮汤,日四服,服用叫至五日,下大量紫血混有凝血块,持续二十余日血方止。腹状如常,翌月月经至,于该月妊娠.次年生一子。此乃瘀血巳排除之故(《方伎杂志》)。刘渡舟治疗徐某,男,44岁。自诉因作痔疮手术后.遗有腹痛。曾进行灌肠治疗,检查左侧降结肠处有一条索状物,上抵于胁,胀痛不堪,不能饮食,且大便下痢脓液、烂肉样物。每日大便五、六次,里急后重。脉弦而滑,舌苔*腻。辨证为肝胆热邪,迫及于肠.伤及气血,挟有瘀滞,……投大*牡丹汤加味。药后泻下臭秽粪便甚多,服至三剂而墓本痊瘳(《金匮要略诠解》刘渡舟治验)。

应用本方要注意下列情况。

一、本方适合急性阑尾炎的未成脓期,处于充血水肿的病理阶段而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者,且不可用于阑尾坏疽、阑尾周围脓肿及阑尾穿孔,也不可用于合并腹膜炎及中*性休克者。若已化脓则下之有引起腹膜炎之危险。是否成脓除了结合脉象外还可进行B型超声等相关检查。

二、本方和薏苡附子败酱散都主治肠痈,但后者所主为慢性化和已化脓的类型,临床宜注意。

三、使用本方时若出现腹痛腹胀加重,伴有反跳痛,则提示阑尾穿孔可能,不可再用本方,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误事。若服后大便呈灰黑色泥糊样,则为热*外泻,说明病有转机。

四、大*牡丹汤方中瓜子有冬瓜子和栝楼子两种,都可使用。不过,也有学者认为经方中的瓜子当为栝楼子而非冬瓜子(柴中元,孙森康,对经方中“瓜子”的认识,河南中医,;5:18)。其加味药多为蒲公英、野菊花、金银花、红藤、败酱草等清热解*药,以及川楝、枳实、厚朴、乳香、没药、丹参、赤芍等行气活血药;合方使用则与大柴胡汤合用的机会较多。

[原文点睛]

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大*牡丹汤主之。(《金匮要略》第十八篇第四条)

大*四两、牡丹一两、桃仁五十个、瓜子半升、芒硝三合。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再煎沸,顿服之,有脓当下;如无脓,当下血。

[注论精选]

丹波元坚:按痈肿之病,不沦内外诸证,初起也,乘其未溃而夺之;其既成也,扶正气以外托。故葶苈大枣泻肺汤,肺痈逐*之治也,桔梗汤,肺痈排脓之治也;大*牡丹汤,肠痈逐*之治也,薏苡附子败酱散,肠痈排脓之治也。盖疡医之方,皆莫不自此二端变化也,亦即仲景之法则也(《金匮要略述义》)。

吴谦等:肠痈者,其证则少腹肿硬,按之即痛,可知痈在内也;溺时如淋,尿色自调.可知肿碍之也。时时发热,汗出恶寒,似有表病.而实非表病也。其脉迟紧,则阴盛血未化,其脓未成,可下之,大便当有血也。若其脉洪数,则阳盛血已腐,其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下之以大*牡丹汤,消瘀泻热也(《医宗金鉴》)。

尤在泾:肿痈,疑即肠痈之在下者,盖前之痈在小肠,而此之痈在大肠也。大肠居小肠之下,逼处膀胱,致小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而实非膀胱之害,故乃小便自调也。小肠为心之合,而气通于血脉,大肠为肺之合,而气通于皮毛,故彼脉数身无热,而此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也。脉迟紧者,邪暴遏而荣未变。云可下者,谓可下之令其消散也。脉洪数者,*已聚而荣气腐。云不可下者,谓虽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。大*牡丹汤,肠痈已成未成,皆得主之,故曰:有脓当下,无脓当下血(《金匮要略心典》)。

程云来:则形于外,痞则著于内。少腹既已痞肿,则肠痈已成,故按之即痛也。如淋者,以小腹为厥阴经脉所过,厥阴脉循阴器,故按少腹而痛引阴茎,有如淋状,而小便则自调也。灵枢经曰:有所结气归之。内既有痈,则荣卫稽留于内,而不卫外,故令有发热汗出恶寒也。脉迟紧者,则热未聚,而肉未腐,故宜大*牡丹汤下之,以消其肿疡。若脉洪数,则脓已成,将成溃疡,不可下也。大*牡丹汤,在当有血句下,以古人为文法所拘,故缀于条末,伤寒论中多有之。按上证痈在小肠,以小肠在上,痈近于腹,则位深,但腹皮急而按之有如肿形,故用前汤,导其*从小便而出。此证痈在大肠,以大肠在下,痈隐少腹,其位浅则有痞肿之形,其迹易见,其按即痛,故用大*牡丹汤,排其脓血从大便而下也(《金匮要略直解》)。

高学山:可下不可下,非谓下文之大*牡丹汤,当指大承气及桃核承气或抵当九而言。盖初起痈势未成,大承气下之,则实去、热消,而痈故可散,即痈成而未脓者,犹可以桃核、抵当血内溃而何?痈脉火炽,非热*外搏而何?内溃之势已欲外搏,服知脓已成矣。脓已成者,不特大承气之徒下实热不可任,凡桃核、抵当之单下瘀血,劝;不可任,故曰不可下。犹言此不得以寻常之例下之耳,主大*牡丹汤者……则实热脓血俱去矣。……李氏旧注,为本方在脓未成可下之之下,误。如果为下未脓之方,则成脓者,将死不治乎,抑别有方未传,或传而残缺耶,且后不得曰有脓当下矣(《高注金匮要略》)。

案例

张某,男,21岁。患者凌晨4时出现右下腹疼痛,医院查体:发热不明显,二便调。腹部平软,麦氏点压痛(+)。辅助检查: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7.9×/L。尿常规镜下可见白细胞2个。腹部B超提示:右下腹阑尾可见一2.5cm×1.8cm欠均匀偏低回声,外形欠规则,边界欠清,可见点状血流信号,阑尾炎可能性大。医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。刻下右下腹持续疼痛,阵发性加剧,腹部平软。口干,汗多,纳可。脉细,舌淡红,苔根薄*腻。证属瘀热阻滞,张广中主任治以大*牡丹汤原方:大*9g,丹皮9g,桃仁12g,冬瓜子30g,芒硝9g。3剂,水煎服。

年5月7日诊:患者诉服药一煎后即疼痛减轻,1剂药物服完已基本无疼痛,服药2剂后疼痛完全消失。

体会

大*牡丹汤出自《金匮要略·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》:“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之。大*牡丹汤主之。”原方为“大*四两,牡丹一两,桃仁五十个,瓜子半升,芒硝三合”。原煎服法为:“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再煎沸,顿服之,有脓当下;如无脓,当下血。”大*、芒硝泻热软坚、宣通壅滞,桃仁、牡丹皮活血化瘀,瓜子有甜瓜子、瓜蒌子、冬瓜子之争,但功用总为排脓散壅消肿,甜瓜子擅于化痰、排脓,脓成者宜之;瓜蒌子擅于清肺、滑肠,肺热便闭者宜之;冬瓜子擅于消痈、利水,脓未成者宜之。一般情况下三药可通用,也可同用,本案中所用为冬瓜子。诸药相合,共奏化瘀泻热消痈之功。因患者煎服不便,故此五味药物同煎。

关于“有脓当下,如无脓,当下血”的争议

患者身热、汗自出,考虑有里热,且患者痛有定处,为瘀血之征。病机为瘀血与热*阻滞,故予大*牡丹汤很快治愈。原方后的“有脓当下,如无脓,当下血”历来备受争议。大多数医家认为此方用于肠痈初起尚未成脓者。如《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》中指出:“此时若脉迟紧,邪热正蚀血肉,为正在酿脓之兆,其脓未成,可以大*牡丹汤下之,当下出瘀血。其脉洪数,热邪腐脓已成,热势复张于脉中……完全成脓者,方不可服。”亦有一些医家认为此方既可用于无脓者,亦可用于脓已成者。方后注明言“有脓当下,如无脓,当下血”,指脓已成者,服药后下脓或泻下;脓未成者,服药后下瘀血。清代医家尤怡与杨旭杰所著的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即曰:“大*牡丹汤,肠痈已成未成,皆得主之,故曰:有脓当下,无脓当下血。”

关于便秘一症

大*牡丹汤使用时多有便秘一症,发热临床观察可有可无。笔者曾治一30岁女性高某,因面部色斑、痤疮,与大剂量小青龙汤原方服用一个月后,面部出汗向正常转变,色斑、痤疮大减,却出现大便干,白带带血,右下腹疼痛剧烈的急性症状,当地医生考虑“急性阑尾炎”,欲治以大剂量抗生素,患者询于余,处以大*牡丹汤原方(考虑脓未成用冬瓜子),芒硝剂量较大,嘱咐逐次冲入汤药中,未泻则加,得泻则止,疼痛消失则余药勿服。

患者复诊时诉服药一煎即得泻,疼痛大减,服药一剂半,疼痛消失,遂停药。后继续用辛温药物治疗色斑、痤疮,未再出现“大便干,白带带血,右下腹疼痛”情况。

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{五味古法中医}

民间中医网

华夏中医网

原始点论坛

中华传统文化论坛

(撰稿支持)

上古传承经典中医

已入驻腾讯新闻、凤凰新闻、今日头条、搜狐新闻、网易新闻、新浪悦读、ZAKER、鲜果阅读等客户端

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

投稿、商务合作,联系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